1653年(清·顺治十年)
清政府颁发《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奖励从关内(山海关以西)向东北移民,当年有移民百余户在本境定居。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清末举人刘春烺上书奉天督部,提出挑河治水,疏浚减河获准,遂开双台子河。翌年,双台子河通航。
1924年(民国13年)
开凿新开河,1927年开通。
1928年(民国17年)
张学良、鲍英麟及沈鸿烈等人,在境内组建“营田公司”,开垦荒地,试种水稻。公司设在荣兴屯。
1944年(民国33年)
伪锦州省强迫各县“勤劳奉仕队”2700人在今大洼县唐家乡兴建“疙瘩楼水库”,在今荣兴乡兴建荣幸水库。
1949年
成立盘山农场
1950年
盘山农场改为盘山第一稻田农场,购进载重汽车6辆,为本境汽车运货之始。
盘山第一稻田农场开始使用G-T3-45型拖拉机牵引四铧犁在北窖农站八家子屯插犁翻地,日翻地2.1公顷,开本境机耕作业之端。
盘山县人民政府大力提倡对稻田增施农家肥。提出积攒小灰上地,稻草过圈还田,追施压绿肥,插秧前种植豌豆、油菜用以增肥改土等措施。
1952年
新开河区圈河村率先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
辽西省农业厅分配8名女拖拉机手来盘山第一稻田农场工作,组成第一个“妇女包车组”。从黑龙江调进“纳齐”拖拉机19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16台。全农场机耕面积占水田面积的45%。
1954年
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
1955年
盘山机械农场改为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
1956年
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隶属国家农垦部。
1958年
盘锦农垦局农业试验站改为辽宁省盐碱地稻作研究所,后又改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人员由原来6人增到837人,试验地100公顷。
1959年
盘锦农垦局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写成《盘锦土壤志》(初稿)。
辽宁省秋收脱谷机械化现场会在盘山县渤海乡召开。会议期间参观盘山县改制的万能脱谷扬场机和动力打稻机等7种农业脱谷机械。
1960年
盘山县购进国产东方红54马力链轨拖拉机8台。
沈(阳)盘(山)水利灌溉工程开工。该工程贯穿沈阳、新民、辽中、台安、盘山5县,可开拔灌溉6.8万公顷土地。
1961年
盘锦农垦局推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垅栽培水稻试用蓄力中耕机除草的经验,在清水农场、先农场进行试点。
1963年
3月1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就盘锦农垦开发建设问题对盘锦农垦局副局长曾镜冰、刘子荣作重要谈话。
盘锦首次利用沈阳民航公司“安二”飞机洒药消灭水田杂草、虫害,15万公顷水田受益。当年增产365万公斤水稻。
11月,谭震林肯定盘锦工作成绩,指示农垦部要组织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垦区和大农场到盘锦参观学习。
1964年
盘山县推广水稻塑料薄膜育苗和大垅单行插秧技术,国营农场开始全面使用塑料薄膜进行水稻育苗。
1965年
盘锦农垦局制发《盘锦垦区国营农场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即《五十条》)。
1966年
盘锦垦区调往湖南省水稻良种500万公斤。
辽宁省、盘锦垦区重点工程——南河沿排灌站破土动工,投资2787.72万元,该工程于1968年完工。
东北地区最大的拦河闸——双台子河闸,经水电部批准,动工兴建。1968年11月河闸建成受益。
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投资3000万元的辽宁省暨盘锦垦区水利重点工程,东北地区最大的拦河闸——双台子河闸在盘山镇高家镇高家村东侧辽河上动工。设计闸长160.5米,14个自动升降闸门,附有船闸。控制5.3万公顷水田和4.7万公顷苇田灌溉用水,泄洪能力为3000立方米/秒,年供水能力8亿立方米,1968年11月建成受益。
1968年
盘锦垦区接收安置沈阳、鞍山、旅大等城市下乡知识青年22843人。
1969年
盘锦垦区1.7万公顷水田,用民航飞机喷洒石油助长剂,使每公顷水稻平均增产885斤。
1970年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联盟副主席帝▪波佩斯库率领的水利考察团一行5人,参观盘锦地区荣兴农场、西安农场的水稻条田、高家农场的果园、东风农场的南河沿排灌站。
《辽宁日报》报道,最近两年,盘锦人民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使全区水田面积由3.3万公顷增加到6万公顷。
1973年
盘锦地区第一批农业专家由张杰带队,赴上沃尔特共和国支援农业开发。
1974年
阿尔巴尼亚农业部总工程师托为组长的盐碱地改良利用考察团一行5人,到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盘山区、大洼区考察水利工程及盐碱地改良技术。
盘锦地区古城子粮库铁路专用线建成,承担台安韭菜苔、大洼区西安、东风及盘山区沙岭、棠树林子、坝墙子等场社的粮食调运及中转任务。
1977年
大洼县进行杂交水稻重点栽培试验。在12个农场,39个大队,64个生产队进行重点试种58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稻7723.5公斤。
盘山县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19656.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0%。
1978年
全国水稻中耕机械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大洼县召开。江西、上海等16个省、市、自治区58个单位500余人参加会议。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在王文卓创造东北三省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其中杂交水稻“黎优57”每公顷产1.13万公斤、“丰锦”每公顷产1.02万公斤,荣获辽宁省政府奖励。
1979年
大洼县荣兴农场杂交水稻制种栽培技术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并于1981年获得国家农委、科委重大科技成果奖。
大洼县的水田旱育苗、旱整地、插秧三集中、三缩短以及浇灌等一系列节水栽培措施,在辽宁省各国营农场推广。
1980年
国务院决定将盘山、大洼两县列入商品粮基地县。
大洼县农机科研所研制的5Y—01型带式扬场机,获营口市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
1981年
大洼县农委吴荣昌受国家农垦部、外经部的派遣,赴乌干达共和国考察水稻灌溉可行性项目。
大洼县农科所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荣获1981年国家农委、科委重大成果三等奖。
盘山县、大洼县为解决水田供水不足,实行抗旱种稻,在土壤盐分逐年淡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回归水灌溉水田达08万公顷,节水达2亿立方米。
1982年
盘山县投资383万元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古城子人民公社南塘抽水站),以30立方米/秒的流量,提大辽河水经新开河注入辽河,供盘山县北部地区农田用水,受益面积达2万公顷。
1983年
“辽河整治”工程开工、盘锦市承担境内辽河大堤左岸50480延长米、右岸42230延长米、小柳河堤27373延长米、围堤23600延长米的整治工程,投资471.8万元,1990年底竣工。
1988年
中共盘锦市委、市政府召开以开发辽河三角洲,振兴盘锦农村经济为中心议题的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成立辽河三角洲开发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辽河三角洲被国务院列入重点农业开发区。
日本富山县农业试验副主任研究院石原信一郎、研究员川口佑男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所进行水稻育种技术研修。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新品种”“辽盐二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川大麦为前茬搞经济效益较重技术研究”通过省科委鉴定。
1989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在大洼县举行辽河三角洲首批工程开工典礼。
大洼小三角洲拦海防潮工程竣工。大堤全场15公里,筑回水堤13公里,动用土方量达143万立方米。
由国家水利电力部主持的“全国北方15个省、市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在盘锦召开。盘山县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现进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颁发的铜牌奖。
大洼县荣兴水库增容工程动工。改造后库容量达2500万立方米。
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水库——大洼县疙瘩楼水库改造增容工程开工。竣工后增加蓄水量2300万立方米。
大洼小三角洲接官厅挡潮闸竣工剪彩。接官厅挡潮闸投资550万元,设有宽3米、高4米的闸门11孔,设计流量55立方米/秒,控制排水面152平房公里。
盘锦重点抗旱工程——堵截辽河工程在盘锦市劳改总队的太平河闸正式竣工。堵截后可一次性蓄水3430万立方米,解决0.7万公顷水田灌溉用水。苏联俄罗斯联邦农工委水稻专家组一行5人到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考察水稻栽植。
1990年
辽盐2号获国家重大科技发明奖。
盘锦市农牧业局获国家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高产奖。”
国务院副总理田继云到盘锦市进行视察。先后到大洼小三角洲、辽河油田海外河输油一站、大洼县新兴农场“万亩万田”和盘山县大荒农场后胡里分场,全面了解盘锦市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辽河油田开发、生产建设情况。田纪云对盘锦市农业综合开发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总评中,盘锦市农牧业局获国家农牧渔业部“水稻综增产技术一等奖。”
1991年
《农民日报》公布国务院表彰1990年粮食生产现金单位,盘锦市被表彰的86个地(市)级单位之一,大洼县为424个县级单位之一。
盘锦市人民政府召开水稻插秧现场会。参观胡家农场红丰分场的大鹏软盘育苗、太坪农场黄金分场的机械化插秧、新兴农场的泡田整地和插秧现场。
1992年
盘山县举办盘锦大米展销洽谈联谊会。全国9个省市、20个地区、56家共400多人参加。
1993年
盘锦市粮库、新立粮库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盘锦市“国家粮食储备库”。
1994年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育种室主任许雷的粳糯水稻新品种辽盐糯获国家重大科技发明三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司员麦里切克博士考察盘锦市的农业发展情况。
1995年
国务院副总经理姜春云和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绑、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国家水利部副部长严克强、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蒋金楚等一行14人,视察盘锦辽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区水堤、三角洲水库、大洼县东风农场农科站、西安生态养殖场。
1997年
日本富山县厉波市中日友好交流协会会长田信雅一行44人稻盘锦市考察农业生产及设施等情况。
投资4500万元的双台子河闸改建工程竣工。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改善稻田养蟹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培育的水稻新品种辽盐糯-10、辽盐9号均通过省级鉴定,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生扬肥料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998年
国家农业部部长陈耀邦一行5人,视察了双台子河堵河工程和新民河排灌站施工现场,对盘锦市的抗旱生产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盘锦市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成功。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朱登铨到盘锦市视察防洪工程及“南水北调”抗旱工程,对这两次工程给予充分肯定。
大洼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国家验收。
盘山县南水北调站正式开车引水,该工程是一座集灌溉、排涝、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枢纽工程,把大辽河水通过该站调入新开河,经二道桥子防洪闸进入辽河、解决盘山县区2.7万公顷水田灌溉缺水问题。
2001年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新品种“盐丰47”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2002年
盘锦有机大米、有机猪肉获国家认证。
盘锦市农业资源、农业大户和大米,河蟹等名牌产品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屏幕上。
国际水稻大会上,大洼县东风农场,超级粳稻平均每公顷12513公斤的产量,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
大力实施百万亩优质米工程。全市共推广“辽粳294”、“辽粳7”、“辽粳288”、“辽粳371”等优质稻7.33万公顷,占水稻面积的70%。优质大米生产面积达到6.7万公顷(其中,蟹田绿色大米3.77万公顷,富硒米2万公顷,有机转换期大米0.67万公顷)。推广抗旱节水增效杂交水稻新组合0.13万公顷。其中,“屉优418”0.12万公顷;“辽优18”133.3公顷。
2003年
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4年
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盘锦大米”证明商标
2007年
荣获“中国名牌产品”<br />“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
盘锦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特供大米原粮供应地<br />盘锦大米成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
2009年
"盘锦大米及图"在辽宁省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市场价值评估中,荣获辽宁省最具综合实力的驰名商标
品牌价值23.5亿元人民币
2011年
获得“中国十佳地理标志品牌”
“2011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
2012年
获得“2012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调查”第一名。
盘锦荣获“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称号<br />正式成为国家训练基地奥运健儿指定用米
2015年
获得“2015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调查”第一名
品牌价值227.32亿
2016年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273.19亿
荣获“中国大米十大区域品牌”